俄乌冲突结局重点不是“攻城” 而是“攻心” - 6080新视觉影院

俄乌冲突结局重点不是“攻城” 而是“攻心”

来源:人气:0更新:2022-04-24 08:03:25

直新闻:当地时间4月22日,俄罗斯中部军区代理司令明尼卡耶夫表示,俄军在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第二阶段的任务是全面控制顿巴斯地区和乌克兰南部地区。对此,你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还有一天,俄乌冲突即将满两个月。而对于这场冲突最终将如何结束,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总结一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是对于俄罗斯而言最为乐观的,俄军全面击溃乌克兰武装力量,乌克兰再次成为一个亲俄国家。第二是乌东地区的分离主义扩大化,继顿巴斯地区的两个独立共和国之后,第聂伯河以西出现更多代表俄罗斯族裔利益的新政权。第三是俄军完全消化顿巴斯,打通与克里米亚半岛之间的陆地走廊,并迫使乌克兰接受这一既定事实。第四则是俄罗斯吐出顿巴斯甚至是克里米亚地区,俄乌冲突全面回到2014年2月之前。

假如俄乌冲突会在俄军第二阶段军事行动完成后结束,那么根据你刚才提到的俄罗斯中部军区代理司令明尼卡耶夫的任务解读,俄方似乎更倾向于第三种结局。这个结局事实上并不差,它确保了顿涅茨克和卢甘茨克两个共和国的事实独立,保障了顿巴斯地区俄罗斯族裔的安全,改善了克里米亚半岛的地缘态势。简而言之,达成这个结局,俄罗斯至少可以把自2014年以来,在乌克兰问题上所攫取的筹码,通过军事手段固化下来,过去8年也就不至于一无所获。但问题在于,就俄罗斯的整体国家安全而言,这个结局是不够的。

我在之前的评论中谈到过,乌克兰问题之所以存在的根源,是基辅政权寻求加入北约,2019年乌克兰议会更是将“加入北约”作为国家战略目标写入宪法。无论乌克兰的这一诉求是否正当,它在事实上对俄罗斯而言是不可接受的。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根本诉求,是乌克兰重新回归“永久中立化”,不再寻求加入北约,也就是无论如何,乌克兰不可以成为其他国家用于威胁俄罗斯的载体。而“特别军事行动”只是达成上述目标的手段,俄罗斯希望通过战场上的成功促使谈判桌上的成功;反过来,无论战场上再成功,如果无法达成谈判桌上的成功,也是没有意义的。除非俄罗斯能实现全面击溃乌克兰武装力量和基辅政权的“梦幻结局”,但至少目前而言俄军明显无力做到这一点。莫斯科只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争取求得乌克兰对于俄罗斯国家安全需求的谅解。

因此俄乌冲突最后将以什么结局告终,已经不在于战场上的博弈,而是政治上的博弈,重点不是“攻城”,而是“攻心”,这或许是当地时间4月21日,普京叫停对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强攻的原因。更多乌克兰与俄罗斯人在战场上的鲜血,只会带来更多的仇恨,无益于俄罗斯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直新闻:据美媒CNN报道,欧盟委员会21日发布指导文件称,在不违反制裁规定的同时使用卢布向俄罗斯支付天然气费用是可行的。而欧盟此前认为以卢布结算进口俄罗斯天然气是不可接受的。你如何看待欧洲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转变?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这种转变并不令人意外的。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2021年,欧盟自俄罗斯累计进口天然气1550亿立法米,约占欧盟天然气总进口量的45%。欧盟各国中,天然气用量最大的是德国,超过一半的国民使用天然气取暖,天然气占据了德国工业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一以上,而德国全年55%的天然气供应来自于俄罗斯。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德国削减了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2022年第一季度,俄罗斯天然气的占比只有40%,但效果也是显著的:4月初,德国政府宣布国家天然气储备已经降至25%,如果得不到有效补充,或将在两个月内耗尽。问题是,目前最有希望作为俄罗斯天然气替代品的,是来自于挪威和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但是《德国之声》在一篇报道中就无奈地指出,长期依赖管道运输进口能源的德国,事实上缺乏进口液化天然气的终端设施,而这样的设施最早完工并投入使用也要等到4年后,也就是2026年。

有德国媒体就表示,纯粹以政治考量决断能源进口政策,不仅意味着民众的取暖成本提升,德国制造同时将面临毁灭性的挑战。而德国总理舒尔茨此前也强调,拒绝来自俄罗斯的能源进口“意味着德国和整个欧洲陷入衰退”。某种意义上,在以卢布结算俄罗斯天然气的问题上,至少目前欧洲国家在国内经济压力下,的确缺乏筹码,被迫跟着莫斯科的指挥棒转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另一方面,欧洲依赖俄罗斯的能源进口,俄罗斯同样也依赖对欧洲的能源出口。俄罗斯需要向欧洲出口天然气,无论是换取必要的外汇,还是迫使欧洲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收购卢布,目的是维持卢布价值和自身国内经济稳定,保障国内社会进口所需,这本身也是俄罗斯受制于欧洲的软肋,俄罗斯远远谈不上在能源问题对于欧洲方面形成单向平衡。所以我认为欧盟态度的转变,与其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服软”,不如说是表达出不愿意和俄罗斯因为乌克兰问题而大规模升级经济战的姿态,两边各让一步,也各取所需。

至于欧盟这么做是出于某种务实的经济考量,还是为摆脱对于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争取必要的时间,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要知道,即便在冷战最高峰、美苏对立最紧张的时期,欧洲都没有停止从苏联进口天然气。一个乌克兰危机,又是否真能在根本上改变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与经济博弈格局呢?

作者丨张思南,直新闻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