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哭不是不坚强,家长不应该剥夺他哭的权利,应该帮他排解情绪 - 6080新视觉影院

男孩哭不是不坚强,家长不应该剥夺他哭的权利,应该帮他排解情绪

来源:人气:0更新:2022-05-19 10:54:07

原标题:男孩哭不是不坚强,家长不应该剥夺他哭的权利,应该帮他排解情绪

说起男性,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坚强、沉稳、充满力量的。在我们的文化里,似乎男性就该是顶天立地的存在,连一丝脆弱都不能有,这一点,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中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很多家长从小就要求男孩子要坚强,不能轻易流眼泪。当孩子因伤心难过哭泣时,很多家长会忽视孩子此时的情绪感受而只关注到“作为一个男孩子,你哭了”这件事情,有的家长在这时候会劝说孩子不要哭“男子汉大丈夫,这点小事算什么”更有甚者,会直接斥责孩子,嫌弃孩子的行为过于“娘”。

朋友家的林林今年上高中了,在老师的眼里,林林是个沉稳,不善言辞的孩子,在同学的眼里,林林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做事情从不会轻易放弃。

高中因为要面临高考,课业压力很大,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模拟考试。林林学习刻苦,往往都能在班上取得很好的成绩,然而这一次月考成绩出来,林林考得并不理想。朋友比较安慰孩子,没关系的,找到问题解决它就可以了,可是第二天林林却不见了,放学后朋友在家给孩子做饭,但左等右等横竖不见孩子回来,一直到晚上八点孩子的父亲下班,夫妻俩几乎联系了所有的同学,都没有林林的踪迹,两人慌了神儿,四处寻找,最后还是警察打电话通知两人过去,警察在公园的角落里发现了抱着书包哭泣的林林,找到人后,朋友问林林怎么了,后来才得知,林林觉得自己没有考好,很愧疚,忍不住哭了,但是男孩子哭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因此林林不敢回家,不知道如何面对家人。朋友看着儿子,五味杂陈。

展开全文

原来林林从小跟随爷爷奶奶长大,老人疼爱孩子,却十分反感孩子哭,小的时候林林一哭,换来的不是安慰而是训斥,因此才发生了今天这样的事情。虽是虚惊一场,笔者却不禁思考,所谓的“男子汉教育,真的正确吗?”答案是否定的。

男子气概要有,但不是禁止孩子有基本情绪的理由

有科学研究表明,在发育初期,人类的理智发育要落后于感性发育。6岁以前的孩子,更容易陷入情绪的绑架中,无法抽离。在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以前,孩子是没有办法进行理智思考的。而哭泣所代表的悲伤、恐惧等,属于人的基本内情绪,是随本能而来的,同孩子的性别关系不大。

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对安全感的需求很大,一旦缺乏安全感,孩子就会因此而哭泣,将内在的恐惧抒发出来,保持情绪的平衡,这属于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而一些家长的“男子汉”教育,却会打破这种机制,让男孩子产生一种刻板印象,即哭是可耻的,使孩子不愿或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而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毫无益处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百分之八十以上人在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无法排解时身体会产生本能的自我攻击行为,在中医中,也有不良情绪会对应伤害不同的身体器官的说法。因此,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应该适当“纵容”孩子的一点小脾气。男子汉气概固然要有,但是这却并不是阻止孩子正常表达情绪的理由。

男女差异明显的情绪控制力:父母教育与生理构造的共同结果

有研究表明,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男性情绪管理能力要弱于同条件的女性,在情绪感知能力、情感表达能力、情感控制能力等方面,男性明显落后于女性,经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前面所提到的,与父母教育有关,从小父母的“男子汉教育”,使得孩子即使在难受时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情感宣泄,从而会排斥自己的情绪,压抑它。久而久之孩子会下意识地逃避情绪,而不是正视情绪,自己的别人的都是如此。所以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共情能力都会被影响。第二便是男女的生理问题,众所周知,女孩子的右脑要更发达一些,而右脑负责的是人体的情绪和语言管理,再加上女孩子发育较早,因此在情绪管理上要优于男生。

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好的父母这样做:

1,接受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脆弱

心理学家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认为:“让孩子将情绪宣泄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宣泄情绪。”情绪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宣泄脾气才有问题。比起讲道理和强行压制,和孩子一起面对情绪,先接纳情绪,才是最重要的事。父母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情绪是一种人体用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无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会有自己脆弱的一面。

对于孩子的情感表达,父母不应该一味的忽视,而应该接受孩子的情绪,并帮助孩子学会接纳自身,正视自己的情绪。要找到合理的宣泄途径,告诉孩子,哭泣并不可耻,只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情绪发泄完后,一定要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找一找自己的问题。千万不要以为哭是不坚强,从而压抑自己,逃避情绪。

2,鼓励孩子进行合理的情感表达

表达情绪,是情绪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哭泣、发脾气都是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然而对于情绪这些表达方式是偏向于激烈的。其实,最好的情感表达方式是用语言说出自己当下的感受,这样一则可以避免情绪积压在心里,形成心理问题,二则可以使情绪以一种可以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的形式表现出来,三则可以使别人理解自己当下的感受,获得别人积极的反馈。因此,鼓励孩子积极表达情绪,也是对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一个锻炼。

3,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孩子的情绪处理能力

培养孩子的情绪处理能力,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实践。在日常的教育中,父母可以适当地与孩子做一些心理学的游戏,来提高孩子的情绪处理能力。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角色的互换来让孩子适应不同的心理,站在更多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处理问题;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帮助孩子表达内心感受。

心理学表示:“有些情绪即使是没有通过明显的方式表现出来,人也一定会通过其他途径表现出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孩子的哭泣,有时只是因为他们是个孩子,希望每一位父母都可以接纳自己的孩子有脆弱的一面,陪孩子一起战胜情绪,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责任编辑: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