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新政府开局不利 他会从“欧洲总统”退回“法国总统”吗? - 6080新视觉影院

马克龙新政府开局不利 他会从“欧洲总统”退回“法国总统”吗?

来源:人气:0更新:2022-07-14 20:12:07

当地时间7月12日晚,法国国民议会投票否决了总统马克龙阵营的一项提案。这是马克龙所在的政党联盟“在一起”(Ensemble)6月失去绝对多数席位后,在议会遭遇的首次挫败。

该提案的内容是允许法国政府要求入境旅客出示新冠疫苗接种证明或新冠病毒检测阴性证明。但在12日晚的投票中,提案以219票反对、195票赞成的结果被否决,反对者包括了几乎所有主要反对党,即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RN)、极左翼政党“不屈法国”(LFI)和传统右翼共和党(LR)。

法国总理博尔内对反对党阵营联手“拦截”政府提案表示了不满。她在社交媒体上说,“疫情很严峻,但反对派却阻止法国政府实施边境管控。”就在前一天,她刚刚“挺过”左翼联盟对她提起的不信任动议。

◆2022年7月12日,法国国民议会,总理博尔内在接受质询时讲话。

◆2022年7月12日,法国国民议会,总理博尔内在接受质询时讲话。

不久前开启第二任期的法国总统马克龙正面临“内忧外患”:内有媒体曝光他担任经济部长期间“勾结”优步网约车公司的传闻,外有俄罗斯方面批评他擅自泄露与俄总统普京的通话录音,“不讲外交礼节”;更长远的问题是,由于没有一个政党愿意加入“在一起”组建执政联盟,如今马克龙在议会推动立法时只能采取“一事一议”策略,根据法案内容与各个反对党谈判。

分析人士预判,在第二任期,马克龙会将更多时间花在协商内政而非外交上,而从雄心勃勃的“欧洲总统”退回到“法国总统”。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成玉向“全球报姐”分析称,马克龙大概率会在欧洲事务和法国内政上“两手抓”,但由于当前议会的不利局面和其迫切的改革愿望,短期内他将更多聚焦于国内事务。

购买力法案只是第一道坎

自6月下旬“在一起”在议会选举中失去绝对多数后,外界以为马克龙将与其他政党组成执政联盟,来为其连任后推行改革计划扫清障碍。

但经过半个多月的协商,马克龙与总理博尔内未能说服任何一个政党达成执政联盟,最终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此前的内阁,包括总理和财政部长等重要职位,仅调换了几位没能成功当选议员的部长。

◆7月12日,法国劳工、就业和融入部长在国民议会讲话。

◆7月12日,法国劳工、就业和融入部长在国民议会讲话。

7月6日,博尔内在法国国民议会发表施政演说,概述政府未来数月的优先事项,主要聚焦经济议题。不过,由于她没有按惯例发起议会对政府内阁的“信任投票”,以“不屈法国”为代表的四个左翼政党对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法国媒体称,博尔内“从演讲的第一分钟起”便遭到在场反对党议员的大声斥责,国民议会主席被迫三次敲槌干预才使议会恢复秩序。好在7月11日,国民议会未能通过针对马克龙新政府的不信任动议。

当博尔内遭遇斥责之际,法国国有铁路公司(SNCF)的工人正在举行大范围罢工,导致近三分之一的城际和区域火车服务被取消,一些进出巴黎的通勤列车和高铁列车受到影响。

组织罢工的工会称,相比高达8%的通胀预期,SNCF开出的2.2%到3.7%的工资涨幅“显然不够”。工人们要求,应根据当前的通胀幅度调整薪资和奖金。而在今年夏天,法国铁路或将迎来更多罢工。

◆7月6日,法国国有铁路公司SNCF部分职工罢工以要求涨薪,巴黎一火车站内的旅客在大屏幕前等待列车信息。

◆7月6日,法国国有铁路公司SNCF部分职工罢工以要求涨薪,巴黎一火车站内的旅客在大屏幕前等待列车信息。

由于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的叠加影响,法国6月通货膨胀水平创1991年6月以来的新高。法国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6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6月法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5.8%,能源价格上涨33.1%,食品价格上涨5.7%。

7月7日,博尔内向国民议会财政委员会提交了一份“购买力一揽子计划”(下称购买力法案)。该法案总预算高达200亿欧元,主要措施包括为低收入家庭发放食品消费券、增加养老金和社会福利、提高房补、让企业设立分红机制、加大通勤津贴、限制房租涨幅、延长能源“税盾”至今年年底等。

在此之前,马克龙政府已经设立了高达260亿欧元的能源“税盾”——包括冻结燃气费和电费、通胀补贴、燃料折扣等措施,以应对燃油价格飙涨引发的通胀。据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Insee)计算,政府针对购买力采取的措施已将5月的通胀率缩减了2%。该机构估计,新的购买力法案将有助于家庭收入增长1%。

然而,这份法案要想通过,需获得至少44名反对党议员的支持。

如今议会中的最大反对派是由“不屈法国”领导人梅朗雄领衔的左翼联盟(NUPES),共占据151个席位。但对他们来说,马克龙的政策还不够“左”:他们希望政府更进一步,限制面包和意面等基本食品的价格、提高最低工资,并让公务员的涨薪幅度与通胀水平“挂钩”。

◆法国梅茨一面包房,自去年9月至今年4月,一个法棍的价格已从1.1欧元涨到1.3欧元,预计今年9月上调为1.5欧元。

◆法国梅茨一面包房,自去年9月至今年4月,一个法棍的价格已从1.1欧元涨到1.3欧元,预计今年9月上调为1.5欧元。

而占据89个席位的由玛丽娜·勒庞率领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则希望大幅度削减燃油和其他产品的增值税,共和党等右翼力量也希望加大减税幅度。

据悉,购买力法案将于7月下旬提交议会辩论。法国蒙田研究所的政治学家丽萨·托马斯-达波娃(Lisa Thomas-Darbois)认为,相比法案本身的原则,议会可能会更多针对法案的内容,就“程度如何”与“实施多久”进行讨论和修改。

由于法国公共债务水平本就很高——2021年达到GDP总量的113%,而欧元区的平均水平为96%——马克龙政府也对法案的妥协余地做出一些限制,包括控制赤字、避免增税等。因此彭博社认为,在相关讨论中,各党派协商的余地很小。

在杨成玉看来,尽管极左翼、极右翼与执政党在政策细节上存在分歧,具体谈判可能会有曲折,但法案大概率会被通过。“马克龙在制定政策时延续了自己的中间偏右路线,还吸纳了以社会党出身的博尔内为代表的左翼理念,一定程度上能够团结到传统左右翼(指共和党及社会党)的支持。另一方面,如今的法国需要一份法案尽快落地来缓解通胀。”他分析说。

◆ 2022年5月,巴黎一家小商店橱窗里的报纸上印着当选总统马克龙的头像,上面的贴纸是“不屈法国”的口号。

◆ 2022年5月,巴黎一家小商店橱窗里的报纸上印着当选总统马克龙的头像,上面的贴纸是“不屈法国”的口号。

相较之下,马克龙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养老金制度和退休年龄改革是马克龙自2017年上任以来最为看重的一项改革。法国政府2019年9月正式通过《退休制度改革白皮书》,主张将多轨制养老金体系合并成统一的积分制体系。但这项改革引发了25年一遇的大罢工。不久后,改革计划因新冠疫情暴发而暂缓。

今年总统大选前,马克龙曾“松口”称,可将退休年龄放宽至64岁(他的改革目标是65岁),但他也表示,如果胜选,会将这项改革重新提上日程。

值得一提的是,6月议会选举中新当选的财政委员会主席考克雷尔(Eric Coquerel)来自极左翼党派“不屈法国”。在此职位上,他有权在议会投票前对法案做出微调,甚至删除修正条款。2019年马克龙首次尝试推动改革时,“不屈法国”曾在改革法案上增加了2万多处改动来阻止法案的通过。

英国广播公司(BBC)预测,目前在议会获得第二和第三多席位的极左翼和极右翼势力,或将竭尽所能破坏养老金改革法案的通过,他们的支持者也会在必要时“毫不犹豫地走上街头”。

马克龙并未开启“左右共治”

当新政府遭遇不信任动议后,外界预测,未来博尔内会时不时遭遇这种情况。

或许正因为担忧这种不确定性,博尔内才没遵循传统发起“信任投票”。巴黎政治大学政治研究院布鲁诺·考特斯(Bruno Cautres)解释说,对总理来说,发起信任投票是高风险之举,“如果她输掉了投票,将会被迫下台。”在6月议会选举后,博尔内已向总统递交过一次辞呈。

◆马克龙。

◆马克龙。

英国诺森布里亚大学政治讲师阿里安·伯根(Ariane Bogain)认为,这次不信任投票是左翼的一次表演性策略”,目的是展示自己作为“马克龙唯一反对者”的形象,让公众将马克龙与极右翼联系起来。她预测,为了削弱马克龙一派的势力,左翼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类似“表演”。

议会选举过后,外界猜测法国政坛将再次陷入“左右共治”的僵局之中。过去法国政坛长期由社会党(左翼)和共和党(右翼)两个传统大党把持,“左右共治”指的是同一届政府内,总统和总理分别来自不同阵营的现象。这样一来,当两个权力中心出现分歧时,可能会使政府运行效率降低、重大改革遇阻。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左右共治”的经历,分别出现在密特朗和希拉克的任期中。但当2000年总统任期缩至5年后,总统和议员的任期有所重合,法国再未出现过类似情形。

在杨成玉看来,马克龙坚持让“自己人”博尔内担任总理,其余内阁成员也几乎是由他推选的班子,就是为了让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上,“这种情况根本称不上‘左右共治’”。

◆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中)和马克龙(右)。

◆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中)和马克龙(右)。

另一方面,与那些大幅落败的前总统相比,马克龙所在的中左翼联盟获得的245席成绩并不算惨淡:2012年,时任总统萨科齐所在的“人民运动联盟”在议会选举中仅获得119个席位,相比2007年当选时损失了194席;2017年的议会选举中,时任总统奥朗德所在的社会党更是仅剩29席,几乎断送该党的前程。

杨成玉指出,马克龙仍拥有议会的相对多数席位,“尽管反对派时常批评他,但这种情况在多党执政的国家很正常,并不算糟糕”。

至于为何没有政党愿意加入马克龙的执政联盟,杨成玉认为,这是由于其他党派希望保持独立性,不希望被“挖墙脚”:“毕竟马克龙是在脱离社会党后创建的‘共和国前进’运动,彼时他从社会党和共和党挖了不少人。如今各个党派都不希望这种情况再发生。”

从“欧洲总统”变回“法国总统”

自6月下旬以来的大多数日子里,马克龙都在紧锣密鼓推进他的外交议程:7月5日,马克龙在巴黎会见就任后首次出访的以色列看守总理拉皮德,与后者讨论了伊朗核协议、巴以和平进程与黎巴嫩真主党等问题;6月下旬,他连续出席欧盟峰会、G7会议和北约峰会,作为重要参与方做出有关接纳乌克兰与摩尔多瓦加入欧盟、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决定;他还“见缝插针”在西班牙里斯本举行的联合国保护海洋峰会上发表了反对深海采矿的讲话……

与在欧洲乃至全球进行“合纵连横”相比,他与反对党协商结盟的过程只有少数消息见诸报端,直到新一届议会启动也未能传出好消息。

法国媒体对此表达过担忧,称在内政难缠的情况下,马克龙作为“欧盟强人”的形象可能会被削弱。意大利罗马特雷大学当代历史教授马特拉(Paolo Mattera)认为,未来马克龙会将大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国内问题,这将不利于他开展外交工作。

◆ 6月16日,马克龙在基辅会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 6月16日,马克龙在基辅会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好在,法国在6月30日结束了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的任期。欧盟有27个成员国,轮值主席每半年一次轮换。今年1月,马克龙在欧洲议会阐述了法国轮值期间的政策立场,重申欧盟应实现“战略自主”,并阐述了欧洲建立新增长模式、维护欧洲战略主权、加强欧盟内部凝聚力等三大政策目标。

在德国政府更迭的大背景下,马克龙原希望借此机会凸显法国对于欧洲的领导地位。但短短半年内,俄乌战争爆发,国内又接连举行总统大选和议会选举,牵扯了马克龙的大量精力。

法国《世界报》评价称,这半年间俄乌冲突成了轮值主席国的工作重心,也使马克龙有关“强化欧洲主权”的议题受到挑战,但在法国的推动下,欧盟27国团结一致,向乌克兰发放大笔援助款项,并集体针对俄罗斯实施了6轮经济制裁,还通过北约加强了欧洲的共同防卫。另一方面,由于法、德、意均主张采取温和路线应对俄罗斯,与波罗的海国家的期待产生分歧,这削弱了法国在欧盟中的影响力。

杨成玉认为,今年上半年,马克龙在俄乌冲突的斡旋中做出了很多努力,包括与俄总统普京通话超过100小时,但最终效果并不明显,未来推进相关议程的难度也会增加。

就在最近,马克龙还被俄方批评说“不讲外交礼节”。这是缘于法国电视二台6月30日播出了一部有关马克龙的纪录片,片中采用了一段2月20日马克龙与普京的电话录音,两人在谈话中发生了争执。

◆ 普京与马克龙。

◆ 普京与马克龙。

通话内容被曝光后,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批评法国“违反了两国总统会谈的保密原则”。鉴于被曝光内容显示两国总统还谈到了明斯克协议问题,扎哈罗娃说,法国在“诺曼底模式”框架内就明斯克协议开展工作,有八年时间可以“展示其专业能力的奇迹”,但“正如你们所见,结果为零”。

“过去几年,由于英国脱欧、德国总理默克尔退休,以往的英法德‘三足鼎立’格局发生了变化。”杨成玉说,“随着法国政治和军事实力的上升,法国为欧盟内部建设做出了很多努力,在欧洲事务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长远来看,马克龙仍会在欧洲事务和法国内政上‘两手抓’。”

只不过,在杨成玉看来,处于第二任期的马克龙,改革意愿会比第一任期更为迫切。“在失去议会绝大多数席位的情况下,改革难度会比过去大得多,因此他短期内还是会多聚焦国内事务。”

作者 / 程靖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