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欧盟瞒天过海囤货俄罗斯石油? - 6080新视觉影院

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欧盟瞒天过海囤货俄罗斯石油?

来源:人气:0更新:2022-04-27 19:27:03

  有报道称,在欧盟计划进一步加强对俄能源禁令之际,欧洲多国石油进口持续猛增。荷兰上月起每天进口俄石油高达65万桶,其中罗马尼亚、爱沙尼亚、希腊等国的进口量较上月猛增超1倍,均超过每天10万桶。而欧盟声称将对俄罗斯实施第六轮制裁。

  由于内部意见始终得不到统一,之前欧盟一直未能出台俄罗斯石油禁令。欧盟27%的石油需要从俄罗斯进口,这让他们迟疑不决。欧盟统计局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消费者价格同比通胀率达到7.4%,其中能源价格同比上涨44.7%,是推升通胀数据的主要原因。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4月25日表示,欧盟正在研究对俄罗斯石油实施“智能制裁”,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对俄罗斯施压,同时最小化对自己的损害”。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市场总有自己的逻辑。最关键的是,目前俄罗斯石油仍有价格优势。为了防止燃料价格进一步上涨损害自己的利益,甚至还能在波动市场上分一杯羹,贸易商们热情高涨。欧盟4月的俄石油进口量较上月大幅上涨,通过各种形式“乔装改扮”的俄罗斯石油正在大量运往“不明目的地”。

  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国际能源转型学会理事长施训鹏认为,由于欧盟和俄罗斯在石油产业是完美的互补,制裁俄罗斯石油出口难免会两败俱伤。

  瞒天过海,石油黑市正在形成?

  “管制和黑市是孪生品,同样道理,制裁和灰色市场这对孪生品也出现在俄罗斯石油市场。”施训鹏这样说。

  目前围绕俄罗斯石油形成的“不透明市场”,大概可以理解为类似于“黑市”。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一直高呼要禁运俄罗斯能源,不断放话称其正在制定制裁措施。但数据显示,欧洲国家虽然天天把制裁挂在嘴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量却持续反弹,不少交易商甚至还通过“灰色渠道”偷买石油。

  在欧洲极度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情况下,为了规避制裁和舆论批评,很多贸易商正在使用“古老的方法”,将俄罗斯石油运往欧洲港口。

  油轮追踪机构TankerTracker的数据显示,4月迄今,作为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之一,欧盟成员国的俄罗斯石油进口量已升至平均每天160万桶,而3月份的进口量为平均每天130万桶。

  各种“钻空子”的变通方法已经被发明出来。有些西方石油贸易商,把俄罗斯石油与其他油轮上的石油混合,来“瞒天过海”。一些交易员透露,市场上供应的不少“拉脱维亚混合油”、“土库曼斯坦混合油”等精炼产品,很可能就含有大量俄罗斯石油。

  石油巨头们也很机智。为了规避制裁,壳牌公司4月7日宣布,将停止在现货市场购买俄罗斯石油。但该公司规定,如果混合的俄罗斯石油含量不超过49.9%,就可以视作非俄罗斯产的石油并进行交易。

  为规避可能出现的新限制措施,不少西方石油买家还加快了俄石油进口业务的进程。壳牌、埃克森美孚、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等跨国石油巨头和大宗商品贸易公司,都在租用船只从波罗的海和黑海的俄罗斯石油出口终端运往欧盟。

  事实上,由于各种暗度陈仓的交易办法进一步降低了市场的透明度,模糊了石油的来源,欧盟购买的俄罗斯石油的真正数量恐怕很难准确统计。

  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指出,西方买家购买的俄罗斯石油甚至比俄乌冲突爆发前还要多。

  油气上行周期已至,不买白不买?

  2022年以来,全球天然气价格暴涨、国际油价攀升至7年新高,一季度布伦特平均油价接近100美元,远高于2021年全年平均油价。

  根据高盛3月初发布的研报,由于供应不足,2022年布伦特原油均价预计为135美元/桶,2023年预计为115美元/桶。

  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认为,2022-2023年油价中枢维持较高水平,而油价中枢上行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资本性支出投入不足导致供给端缺乏弹性;即使没有俄乌冲突,油价中枢抬升也是必然事件。

  “2022年供给端缺乏弹性,OPEC闲置产能释放将低于预期,欧洲油公司转型,而美国油公司面临严重的供应链问题。”国泰君安的研报判断,2022年原油价格中枢可能接近100美元/桶,如果地缘政治事件超预期,不排除油价的进一步上行风险。

  信达证券研究员陈淑娴表示,中长期来看油价将长期维持高位,未来3-5年能源资源有望处在景气向上的周期。

  在价格上行预期下,欧洲的囤货之举,也非常符合市场逻辑。毕竟,不管地缘政治如何变幻,生意还是生意。

  即使不考虑远期价格走势,俄罗斯石油目前也具有价格优势。交易商称,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平均价格比布伦特基准价格要低20至30美元,俄罗斯石油的折扣对买家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

  摩根大通分析师Natasha Kaneva在最新的报告中也警告称,若欧洲对俄罗斯的原油采取“全面且迅速的禁令”,原油及成品油供应端的损失量或超400万桶/日。届时,布伦特原油有可能飙升65%至185美元/桶。

  不过,若欧盟采取同禁运俄罗斯煤炭类似的做法,在约四个月内逐步淘汰俄罗斯的原油供给,摩根大通认为原油市场价格尚有望不被显著扰乱。

  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指出,西方买家购买的俄罗斯石油甚至比俄乌冲突爆发前还要多,“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与俄罗斯的长期合同,也与廉价的能源有关。在西方彻底实施禁运之前,这些生意都会继续下去。”

  欧盟会不会采取“逐步淘汰”俄罗斯石油或对超出价格上限的商品加征税等措施,来进行控制?目前还很难说。一位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表示,欧盟可能还要很久才能敲定制裁措施。

  不少业内人士则怀疑,就算欧盟的制裁措施最后落定,恐怕届时石油交易商还是可以找到新的办法规避“制裁”,让石油继续流动。

  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国际能源转型学会理事长施训鹏认为,在此情况下,交易双方都有绕过制裁限制的动机。“俄罗斯石油价格折扣,是俄罗斯为制裁付出的代价,同时也是灰色石油市场的利润空间。制裁力度越大,折扣越高,对灰色市场的需求就越强。因此,在灰色市场,俄罗斯原油出口实现了一种新的供需均衡。” (官网财经 刘丽丽)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