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的本质是腿部发力吗?这篇文章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乒乓国球汇 - 6080新视觉影院

乒乓球的本质是腿部发力吗?这篇文章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乒乓国球汇

来源:人气:0更新:2022-06-15 17:03:02

1.以挥拍球类运动视角,重新审视乒乓球

所有挥拍球类运动都有一个共性,发力的顺序要从远离手部的肢体部位开始,田径的标枪铅球,羽毛球、网球、排球、篮球等等,莫不如此。

规律,使然。

明白了“挥拍球类运动发力的顺序,要从远离手部的肢体部位开始”的基本原理,需要注意的是“远离到什么程度”,具体的项目和情况不同,但是最普遍的都是从核心区开始,而不是从腿开始,哪怕是短跑启动。

因为人体结构如此,任何全身性的发力,第一步必须依靠核心发力来增强腹内压,腹内压强了以后才能保证脊柱的刚性,脊柱的刚性是保持重心稳定和肢体各部位力量耦合的基础条件。

乒乓球发力的第一下,不是去蹬腿,而是屏住呼吸,核心收紧,弯腰屈髋,同时转体,把体重往腿上去压,腿要先获得这个力,才能支撑和迅速启动。

为什么业余很多用不上腿的力量?

因为没有这个前提,还受了蹬腿的误导。蹬腿是被动的,是为了给整个上半身的大力压转提供稳定的支撑。

如果在认知观念上就是认为要主动蹬腿,那一定是散的,动作结构就是错的。

再进一步说,做腰带手,发力越大的时候,越要求有一个稳定的支撑,所以人自然就要降低重心,把体重往腿上去压。

腿部力量的作用有2个:一是支撑住转体的反作用力,保持重心的稳定;二是获得地面更大的反作用力,在需要调整位置的时候才能快速启动。

再一个,挥拍球类运动最关键的就是“找点”,人的位置、动作速率与球的空间、时间关系,就是打到世界冠军水平也是拼这个。

跟这个比起来,其他一切都是手段和条件,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初级阶段,有些野球选手动作不好,可以赢动作好的人,而到了高级阶段,动作往往会趋同。

2.再谈“通”和“透”

什么是发力的“通透性”?

通”,更多是指在理想击球位置,自身动作结构和发力协调通顺了。

但是“透”是在高水平对抗中,始终保持“稳定动作结构、不变的空间时间关系”,这需要通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才能达到这个高度,要维持在这个高度还需要保持高水准的训练。

张继科到过的高度,就算停训,也比一般省队队员维持的高得多,但是与同在顶尖序列里比较,他停训一年多,就完全打不过马龙、樊振东他们了。

最后一句话,也不要太纠结于“通”和“透”,理论再通透,身边没有高水平球友、不勤加苦练,一切都是白瞎。

3.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的节奏

大满贯功勋教练李隼曾说:“什么样的击球节奏是对的?当球飞过网得时候,你要感觉脚已经踩准和踩住了”。

你只要用上这个心法,立马就能体会到不同。

简单来说,球在飞行抛物线的最高点,也就是过网瞬间,人必须已经到位,完成了引拍和蓄力,球一落台,立即挥拍,就能保证理想的击球点。

这个前提有了,击球点和身体之间的距离就固定了,这个距离固定了,身手协调的发力结构才能固定。

击球就是动作结构和节奏两个问题的综合,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动作结构对了,还原就快,更能保持正确节奏;节奏对了,又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去把动作结构做正确和完整。

以上的分享,精彩吗?

喜欢,以后还有后续,乒乓不止精彩不止,敬请期待!

*亚瑟士邀你共赏精彩乒乓奇闻趣事

最真的喜欢,是点右下角的“在看”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