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候选药物硝唑尼特,未达到主要及次要终点,2期研究提前终止 - 6080新视觉影院

乙肝候选药物硝唑尼特,未达到主要及次要终点,2期研究提前终止

来源:人气:0更新:2022-07-10 08:36:09

原标题:乙肝候选药物硝唑尼特,未达到主要及次要终点,2期研究提前终止

以往硝唑尼特 (NTZ) 是一种潜在的乙肝候选药物,由美国Romark Laboratories公司研发。2022年欧肝会上(EASL2022),在一项针对慢乙肝2期临床研究中,在核苷(酸)类似物(NUCs)治疗中添加硝唑尼特 (NTZ) ,并未起到增强抗病毒功效,该2期研究由于缺乏疗效,被提前终止。

乙肝候选药物硝唑尼特,未达到主要及次要终点,2期研究提前终止

该研究题为:硝唑尼特治疗病毒学抑制乙肝e抗原阴性慢乙肝的随机双盲研究。研究人员介绍,硝唑尼特(Nitazoxanide, NTZ)是一种潜在的HBV治疗药物。NTZ 破坏乙肝X蛋白(HBx)和宿主 DNA 结合蛋白1(DDB1)的相互作用,并阻止了 HBx-DDB1 蛋白复合物的形成,该复合物负责宿主限制因子-5/6染色体结构维护(SMC5/6)降解。

NTZ治疗后,使SMC5/6水平的恢复,这可以抑制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的体内表达。随后的一项试点研究表明,33%的受试者(9名中的3名)实现了乙肝表面抗原(HBsAg)消失的良好抗病毒效果。因此,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来测试 NTZ 的功效。具体试验方法如下:

这是在乙肝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肝受试者进行的一项2期、双盲、安慰剂对照、剂量发现、随机对照试验(经>1 年的长期核苷类治疗,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或恩替卡韦)。除核苷类疗法外,受试者还被随机(1:1:1:1)接受安慰剂组(组1),硝唑尼特 600毫克剂量组每日一次(组2),硝唑尼特 600毫克剂量组每日两次(组3),或硝唑尼特 900毫克剂量组每日两次(组4)。

该2期研究主要疗效终点定义为,确定从基线到第48周定量乙肝表面抗原(qHBsAg)的平均变化。次要终点包括持续停止治疗后(非治疗期间),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丢失、qHBsAg减少、HBsAg血清转换、HBVDNA抑制,以及基线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 和或 Fibrosis-4评分变化(肝纤维化评估)。

共有48名乙肝e抗原阴性受试者参与该2期研究,其中,12名、13名、10名和13名受试者分别被随机分配到第1组、第2组、第3组和第4组。治疗组之间的关键基线受试者特征(年龄、性别、是否存在脂肪肝、肝硬化、FibroScan评分、Fibrosis-4评分、既往是否PEG-IFN暴露)没有统计学差异。

展开全文

来自2022年欧肝会

结果表明,安全性方面:总体而言,接受硝唑尼特的 4 名受试者和接受安慰剂的 1名受试者,经历了严重不良事件(SAEs)。这4名发生3级严重不良事件的受试者,被认为与使用硝唑尼特无关(肝细胞癌(n=2);胃食管反流(n=1);肛周脓肿(n=1))。1名受试者(第4组)发生了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的4级 SAE,随后经硝唑尼特剂量减少后顺利解决。

有效性方面(疗效评估):所有组均未达到主要和次要疗效终点。在所有研究时间点,组间 qHBsAg 降低或平均 qHBsAg 没有统计学差异。对个体受试者 HBsAg 定量动力学分析,未发现任何硝唑尼特(NTZ)应答者。该研究由于缺乏疗效,被提前终止!

综上所述,研究人员给出结论是:硝唑尼特(NTZ)在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研究中是安全且可耐受的。遗憾的是,在经核苷类治疗中添加NTZ,并没有增加抗病毒功效。

小番健康结语:我们简单说明一下,这项2期试验。这是一项在乙肝e抗原阴性慢乙肝受试者开展的研究(临床试验编号:NCT03905655),该研究共有48名符合标准的受试者入组,他们按照随机 1:1:1:1的比例分配到4个组,分别评价不同方案。该研究使用到的核苷类包括TDF、TAF或ETV。

该2期于2020年1月末登记,在2022年欧肝会上公布了最新结果,即有效性方面不达标,提前终止该2期研究!硝唑尼特(NTZ)原本并不是一种主要针对HBV的候选药物,FDA批准其主要针对多种病毒与寄生虫感染药物,是一种硝噻柳酸酰胺的衍生物。

但在以往科学研究中,NTZ被发现可能抑制cccDNA活动,具有阻断cccDNA转录,靶向cccDNA活性的药物开发前景。因此,NTZ以往也被认为是一种潜在具有直接靶向抑制cccDNA的研究药物。当然,通过2期最新公布的数据可见,NTZ并未达到该研究的主要与次要疗效终点而提前终止。

责任编辑:

最新资讯